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太空計劃並非大國專利,有「非洲香港」之稱的毛里求斯,正展開自己的征空夢。

位於印度洋的毛里求斯,與非洲大陸東岸距離約2000公里,是人口僅120多萬的群島小國,與香港一樣曾是英國殖民地,目前是印度洋重要轉口貿易和金融中心,也是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之一。去年6月,這個小國將一顆納米衛星(nanosat)送上太空低軌道,而上週這顆僅重1公斤的納米衛星正式「壽終正寢」。

這次經驗,展開了小國研發大型衛星的太空探索夢,令毛里求斯的國力被另眼相看。

這枚衛星「MIR-SAT1」由毛里求斯研究和創新協會建造,2021年6月在SpaceX和國際太空站的協助下發射到太空。它在低軌道運行約9個月後,在上週預定壽命終結時停止運作。在大半年間,毛里求斯一間女子學院在海拔410米高的接收站,一直追蹤MIR-SAT1回傳的訊號。

負責指導學生學習如何追蹤訊號的老師表示,捕捉訊號所需的設備其實十分簡單,只需兩條分別接收不同頻譜的天線、一個盒子、一部電腦,就已經足夠。而這些設備除了可以用作接收MIR-SAT1的訊號,也能夠追蹤其他衛星的訊號,例如美國的氣象衛星。

一名毛里求斯太空工程師接受《法國自由電台》訪問時,對MIR-SAT1上週完成預期的有限壽命,墜落地球大氣層並解體,雖然表示心痛,但他形容毛里求斯的太空探索旅程並未因而結束,已建成啟用的地面接收站未來將會與友好國家合作,用作收發訊號之用,並且能夠補足一大片印度洋未有覆蓋的範圍。

負責項目的研究和創新協會主席Kaviraj Sukon博士形容,是次MIR-SAT1計劃令毛里求斯吸收運行衛星的寶貴經驗,未來他們會效法阿聯酋杜拜,以納米衛星為起步,逐步走向更高階段,並透露現已開始研發較大型衛星「12U」,落成後可用作協助天氣預報和海上觀測。

事實上,「印太」概念成型後,東非的印度洋沿岸處於相對權力真空,當地最有實力的已經是有留尼旺島海外省的法國。以毛里求斯相對優越的經濟實力,假如發展高科技,足以成為戰略重鎮,加上它與英法兩國的殖民淵源,大量印度裔人口,與及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相信也會成為西方比較可靠的夥伴。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