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歐洲版圖可能出現重要改變:不是有國家要獨立,但也只是一步之遙。早前科西嘉獨立運動英雄科隆納(Yvan Colonna)在囚期間被毆打致死,引發島上連串示威抗議,近日法國政府終於鬆口,表示會考慮給予科西嘉自治權,但對話的前提是示威人士停止使用暴力,回歸和平。

科隆納在1998年謀殺時任科西嘉島省長Claude Erignac被捕,謀殺罪罪名成立,被判終身監禁。今年3月初,科隆納在Arles一座監獄裡遭伊斯蘭聖戰者囚犯殘暴襲擊,科隆納昏迷三個星期後宣告不治。雖然巴黎政府在事件發生後馬上譴責施襲人士,又指後者的行動是「恐怖行為」,但從監獄裡的CCTV片段可見,科隆納被毆打接近8分鐘,但獄警一直沒有干預,袖手旁觀。科西嘉島人自然會認為巴黎政府默認此行動,科西嘉島隨即發生騷亂,科島與巴黎政府的多年對立再度被燃起。

地理位置上,科西嘉島位於地中海,距離法國有一段距離,歷史上一直存在分離主義。1735年,科西嘉開始反抗熱那亞(今屬意大利)的統治,1755年宣告獨立,是為科西嘉共和國,但當時不被國際社會所承認。1758年,科西嘉島經《凡爾賽和約》被熱那亞賣給法國,自此成為法國一部分。

但被納入法國本部後,巴黎政府採取中央集權政策,科西嘉島原有的文化、體制、語言不斷受到壓迫。拿破崙就是出生在科西嘉島,後來成為最國際化的法皇,多少也有身份認同的複雜情感在內。縱然如此,科西嘉島一直有脫離法國統治的聲浪,二戰時甚至有部分科島人認為科島文化語言與意大利更相近,想要「回歸」意大利,最終因墨索里尼在二戰落敗而不了了之。

二戰後,隨著越來越多的法國移民來到科西嘉島,並佔用島上大量資源,科島人對法國政府的不滿繼續發酵。加上在1970年代,革命思潮席捲全球,使得科西嘉島的激進分子在1976年組成「科西嘉民族解放陣線」,主張使用包括攻擊政府官員、炸毀政府建築物等武裝鬥爭路線,來爭取自決權。

踏入21世紀後,由於經濟因素、科島獨立份子的內部路線鬥爭造成向心力潰散等問題,島上民族主義者逐漸改變抗爭路線,轉向相對溫和的抗爭方式。「科西嘉民族解放陣線」於2014年宣佈放棄武裝革命,民族政黨聯盟「為了科西嘉」(Pè a Corsica)在2017年的科西嘉地方選舉大獲全勝,贏得63席裡的41席,持續在制度內與法國中央政府周旋,提出「將科西嘉語並列為法國官方語言」、「要求憲法承認科西嘉島的特殊性」等要求。

因民族英雄科隆納在監獄裡被毆打致死,科西嘉島上的和平示威演變成連串騷動,示威者投擲燃燒彈、又自制爆炸裝置,警方則使用催淚氣體與高壓水槍鎮壓,至少百多人受傷。而這股勇武抗爭,似乎讓步的是巴黎一方。

對於科島騷亂越演越烈,法國內政部長Gérald Darmanin日前向媒體表示,巴黎政府已準備好給予科島自治(“going as far as autonomy”),「問題只是在於自治的形式」,而這點必須透過更詳細的磋商和對話,但談判前提是恢復島上秩序。假如成事,這是數百年來科西嘉島民的最大勝利。

面對政府對科島分離主議份子態度軟化,反對派紛紛提出批評。極右的瑪琳勒龐在Twitter發文表示「科西嘉島必須繼續是法國的」,右翼保守陣營的Valerie Pécresse則指責馬克龍政府屈服於暴力。距離法國總統大選只有一個多月,馬克龍因為對烏克蘭戰爭表態強硬而民望急升,但假如在科西嘉一事處理受爭議,隨時成為爭取連任的最大軟肋。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