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要理解虛擬時代之前涉及香港的國際身份,常見理論是訴諸地緣政治,也就是假設地理要素和政治經濟、國際關係局勢發展存在一定關係。地緣政治是嘗試解釋兩者關係的一套理論工具,也是讓人更清楚理解國際政經局勢的一片濾鏡。兩套與之最常見的相關理論,便是「海權論」與「陸權論」。

在第三章裡,我們曾經探討了美國軍事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權論》,他認為國家不但要從事海上貿易,還要確保海軍勢力,一旦成為海上霸主便能獨佔利潤。[1] 由於海上的運輸體系比陸上的更有效率與方便,是故從事海上貿易的國家,往往比從集中於陸上貿易的國家獲利更高,因此他主張「海權比陸權優勝」,這也是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港口賴以成功的背景。

但在海權論以外,英國地理學者麥金德(Halford J. Mackinder)則有不同主張,並在20世紀初提出「陸權論」的學說。[2] 他視歷史為各個帝國相互爭霸的一部紀錄,而爭霸的優勝劣敗的關鍵便是地理因素,而且是以大陸為主的地理因素。麥金德的「世界觀」的中心,是由非洲、亞洲、歐洲大陸「世界島」組成,而在這個世界島的中央地區——「重心地區」(又稱「心臟地區」),即是歐亞大陸北部和中部的高地。由於能夠通往四方八面,所以它極具戰略價值,而當這個重心地區由一個強而有力的民族有系統地統治時,由於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發展起來就有充份條件,去挑戰西方各海上霸權。納粹德國領袖希特拉的「日耳曼民族生存空間論」,就是陸權論的一種延伸,而根據中國大陸政權傳統上的陸權主張,香港的重要性則一直備受忽視,雖然一直有善用海權的先民活躍,但還是要直到海權國家英國的殖民時代,才大放異彩。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麥金德的陸權論是衝著馬漢的海權論而來,但前者並沒有明確主張「陸權比海權更優勝」:麥金德同意海上運輸有其優勝之處,只是同時留意到鐵路的運輸潛力。麥金德明白,當時的主要陸上運輸馱馬沒有船運來得有效率,但若然有一個強勢的政權,能夠利用鐵路網絡將整個「世界島」連合起來,結合其龐大資源作後盾,運輸效率就可能不比海上運輸差。這樣的假設,到了21世紀,卻被一些大陸國家全面借用了。

因此作為古典地緣政治理論,海權論與陸權論在本質上是類似的,即兩者均嘗試解釋運輸、貿易與權力的連結。雖然距離兩個理論的面世已經超過一個世紀,但兩者對現今的地緣政治局勢,畢竟仍有一定解釋力。例如現今世界兩大強權中國和美國的競爭策略,依然以地區意涵盛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希望能以鐵路連結歐亞大陸,雖然從中國開往歐洲的「歐洲班列」的準時程度一直為人詬病,而在可見的將來所謂的「世界島」(歐亞大陸)亦不會被單一政權整合起來,但陸權論彷彿就是中國帶路倡議的藍圖。而美國則提出「印太戰略」,與日本、澳洲、印度三國建立聯盟,針對中國在南中國的海軍事化,冀化解中國欲包圍印度的「珍珠鍊」(String of Pearls)戰略,背後有明顯的海權論構想。不過兩者都已經有一定修正,例如香港在「一帶一路」,也終於有了邊陲的角色。

以上例子反映了現代國家如何在21世紀進行國際關係博奕時,依然有一定程度上,依著海權論和陸權論等古典理論,去釐定其地緣政治策略。但其實所謂「地緣政治」,並不只是一套學說或理論,還可以是一片分析政經時局的濾鏡,即是說,一種觀看世界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在某程度上,就是一個建構(Construct)。

以美蘇冷戰為例,它之所以能夠成為20世紀中後葉國際局勢的主流世界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在二戰後的具大的軍事、科技、經濟影響力,並透過其媒體、大學、智庫等機構,將這種影響力擴散到全球各地。這令我們在回顧這段時期的時候,傾向以一片「美國Vs蘇聯」(或西方Vs東方)的濾鏡來了解國際局勢。但其實在1955年後,世界各地迎來一波解殖的熱潮,而這些剛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曾經嘗試脫離這個「東方Vs西方」的冷戰論述,並以「北方Vs南方」的講法取代之,但礙於其國際影響力有限,使得看待國際局勢的話語權一直在國力強盛的國家身上。[3] 而香港在國際關係的重要性,也是受惠於這個「東方Vs西方」冷戰論述,令香港被視為地緣政治的關鍵支點,但假如是「北方Vs南方」的論述成為國際主流,香港的價值就會大為降低。到了互聯網興起後,國際規則大變,於是就到了檢視這套地緣政治論述是否依然適用的時候了。

[1] Mahan, A. T. 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Little, 1980.

[2] Mackinder, Halford John. The Scope and Methods of Geography.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1969.

[3] Postel-Vinay, Karoline. “Geopolitical Narratives in the 20th Century”. Études, vol. 402, issue 41, 2005. Singh, Sandeep, and Bawa Singh. “Geopolitics of PORTS: Factoring Iran in India’s Counterbalancing Strategy for ‘Sino-Pak Axis.’”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vol. 10, no. 2, 2019, pp. 169–182., doi:10.1177/1879366519850712.

▶️ 延伸視頻:日本文化協會榮休副校長侯清儀:英日同盟下的共治香港,日艦川流不息到訪(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ApOITbU71s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