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加勒比海島國巴巴多斯(Barbados)月前不再奉英女王為國家元首,並正式成為共和國後,英國以外,仍以英女王為國家元首的國家現在仍有14個國,它們合稱「英聯邦王國」(Commonwealth realms),以和其他不奉英女王為元首的英聯邦國家區別。然而這個「王國」開始有分崩離析跡象,當中的6個加勒比海國家近來都傳出打算「巴巴多斯化」,不再接受英女王「統治」,它們包括伯利茲、巴哈馬、牙買加、安提瓜和巴布達、格林納達、聖基茨和尼維斯。

這6個國家的訴求十分清晰:選出屬於自己國家的國家元首,不受外部機構插手自己的國內和外交事務。對於曾被英國殖民的這些小國而言,廢除英女王的地位,並非只是形式問題,與奴役國民的前帝國脫鉤,可算是「去殖民化完成」的象徵式舉動,更可能有具體經濟含意。例如牙買加的國家賠償委員會主席Verene Shepherd表示:「英國王室沒有為自己過去的錯誤承擔責任」,而這正是牙買加所要求的。

在過去數月,英國王室成員,包括愛德華王子和夫人蘇菲、威廉王子和凱特等,先後訪問了加勒比海多國,不但受不到熱烈歡迎,甚至幾乎在每一站都引起抗議。例如伯利茲和牙買加的抗議者呼籲英國為曾經奴役和殘害非洲黑奴和他們的加勒比後裔正式道歉,更要求賠償。至於賠償是否整個行動的真正目標,則要時間驗證。

但移除英女王的國家元首地位,卻並不簡單。以牙買加和格林納達為例,都需要先修改憲法,舉行全民公投、並獲得2/3多數票才能通過,過程漫長,保守估計需要最少兩到三年。這與巴巴多斯不同:根據巴巴多斯憲法,只需要在在國會獲得2/3多數票,便能通過相關程序。而巴巴多斯依然留在英聯邦,畢竟這裏還有不少貿易聯繫,而且也是一個仲裁機制。

為什麼這些加勒比國家會在此時嘗試脫離「英聯邦王國」?《外交政策》作出了一系列解釋,主要是這些國家近年嘗試成立一個「加勒比共同體」,希望鞏固與西方集團不同的「全球南方」意識形態,因此需要「去英國化」。加上近年席捲全球的Black Lifes Matter運動,也催化了加勒比地區的「黑人意識覺醒」,強化了與白人西方脫鉤的訴求。

然而對這些小國而言,英國聯繫依然是雙刃劍,假如單純融入「加勒比共同體」,就會輕易被區域大國如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國等非英語系國家左右。特別是對安提瓜、聖基茨這些面積比香港更小的國家而言,利用英國聯繫「BVI化」,可能更有前途。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