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2022年3月18日,適逢俄羅斯正式吞併克里米亞八周年,普京在莫斯科舉行大型造勢活動,偌大的舞台上掛著兩幅橫額,寫著「為了俄羅斯」、「為了一個沒有納粹的世界」的字樣。而普京發表出兵全國電視講話時,說是為了讓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才進行所謂「特別軍事行動」。

究竟要求烏克蘭「去納粹化」是什麼意思?普京的背後盤算又是什麼?

首先,要說烏克蘭已被「納粹化」有兩個明顯弔詭之處:第一,現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自己便是猶太人,家族深受「真納粹化」逼害,「由一個猶太人領導著一個納粹化的國度」這個說法,怎樣都說不過去。加上澤倫斯基的母語其實是俄語,他祖父在二戰期間是戰場上與納粹決戰的蘇聯士兵。第二,從2019年的烏克蘭大選結果可見,根據一般演繹,極右政黨獲得的支持度不足2%,同樣揭示烏克蘭明顯不是一個已被「納粹化」的國度。

當然,普京要把所有主流烏克蘭人、烏克蘭政黨都標籤為「納粹」,就是另一回事。

那普京對烏克蘭的納粹化指控,誘因又是什麼?

對外界而言,「納粹主義」幾乎以現代文明的敵人身份常存世界,透過指控烏克蘭已被「納粹化」,普京某程度上是希望挖出國內、國外的二戰創傷,混淆視聽。但從上述情況可見,西方陣營會相信此說法的機會微乎其微,普京自然也志不在此,更大程度是一次「大內宣」計劃。

從俄國內部角度解釋,納粹德軍曾在二戰揮軍蘇聯「進行特別軍事行動」,後者在歷經一段非常慘烈的惡鬥後,才勉強擊退前者,據統計約有二千多萬蘇聯人民(包含軍人)死亡,數字為全球之冠。提及「納粹」符號,一方面可以提醒國人國家曾經擊敗入侵者的輝煌歷史,激發民族自豪感,為俄羅斯民族主義注射強心針,這點我們只要觀察3月18日的普京造勢會,滿場人士對普京的激昂吶喊,便一明所以。

另一方面,令國民將「烏克蘭」和「納粹」兩個概念連結起來,利用國民對「納粹」的憎恨與恐懼,普京相信能換取民眾對出兵烏克蘭的支持,從而避免談及不少俄羅斯人都有烏克蘭親友的尷尬。對老一輩而言,這樣的「大內宣」,依然可能管用。

事實上,歷史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像烏克蘭這樣的撕裂國度,歷史上經常被逼要在lesser evil中作出不是選擇的選擇。不少住在烏克蘭地區的人在納粹德軍攻打蘇聯時,確是視德國為救世主,就像芬蘭在冬季戰爭之後,也是聯同納粹德軍在「繼續戰爭」抗擊蘇聯。

1941年年末,納粹德軍兵臨基輔城下,烏克蘭人不但沒有拿起武器抗擊德軍侵略,反之,不少民眾甚至高舉「希特勒萬歲」標語,歡迎德軍。烏克蘭民眾視德軍為救世主,是因為他們多年來飽受蘇聯的高壓政策迫害,早就對蘇聯政權恨之入骨。早前我們提到1932-33年發生的烏克蘭大饑荒(Holodomor)就是箇中一例,後來烏克蘭國會在2006年通過決議,認定大饑荒為蘇聯領導人蓄意針對烏克蘭人的「種族屠殺」。

根據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院院長Serhii Plokhy的研究,希特拉在服刑時寫成《我的奮鬥》(Mein Kampf)一書,裡面提到希望在東歐建立雅利安種族「生存空間」(Lebensraum)的構想,並視烏克蘭為此「生存空間」的核心。但後來的結局,我們都清楚不過,烏克蘭的主體性絲毫沒有被重視,納粹在新領地執行「去人口化」和「去城市化」政策,將大量人民趕至郊外,又把烏國境內大量猶太人推進基輔的「娘子谷」(Babi Yar),然後再用機關槍掃射,史稱「巴比亞爾大屠殺」。

問題是,作為當時的烏克蘭人,還有多少選擇?

與這段納粹歷史有關連的爭議人物,便是被不少烏克蘭人視為民族英雄、甚至是國父的班德拉(Stepan Bandera),我們日前也曾介紹。班德拉是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OUN-B)的創辦人,曾在納粹德軍攻打蘇聯時與之合作,甚至領導烏克蘭反抗軍配合納粹發動「利維夫計畫」(Lviv progroms),大肆逮捕猶太人與波蘭人。2010年,時任烏克蘭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曾追授班德拉「烏克蘭英雄」的名銜,後來又在俄羅斯壓力下取消。

另一個被指與納粹主義有關連的是亞速營(Полк Азов)。亞速營活躍於烏克蘭東部,在2014年與親俄分裂分子作戰,其創始人及首位指揮官為極右翼民族主義者為Andriy Biletsky。Biletsky是著名的白人至上主義者,曾領導新納粹主義組織「社會民族大會」和「烏克蘭愛國者」,而亞速營現已被收編為烏克蘭正規軍。但其實亞速營在2014年11月被烏克蘭國民衛隊收編後,經歷了一波大換血,現今由來自22個國家的志願者組成,小隊成員更有猶太人,雖然不能排除組織仍有極端民族主義份子在內,但單純以「納粹組織」形容今日的亞速營,就明顯是不實指控。

無論是選出一個猶太人總統,還是在近年選舉極右陣營的極低支持率,都清楚印證烏克蘭「納粹化」是無稽之談。烏克蘭近代史上的重量級人物班德拉確曾因為要獨立建國,而與魔鬼交易,但亞洲各國的獨立國父難道不是幾乎一律曾與日本皇軍合作?烏克蘭確實亦有像亞速營一類,曾有一定極右色彩的組織存在,但在自有土地,哪個國家沒有被視為極端的聲音?假如普京的「去納粹化」藉口可以成立,其實同一藉口,就足以出兵幾乎任何國家了。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