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中國大外宣至今依然配合俄羅斯,指美國才是烏克蘭戰爭的「始作俑者」,要不是北約東擴,令俄羅斯「國家安全」受損,就不用訴諸戰爭。

關於這邏輯的謬誤,早前已講述過,而這邏輯對世界各國而言,都是非常危險的。假如這次邏輯成立,又有哪個國家是安全的?

例如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當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都在2004年加入北約,三國當年爭取從蘇聯獨立,也是蘇聯解體的催化劑之一。三國親西方立場比烏克蘭更鮮明,叛離蘇俄陣營的行動也更早,假如俄羅斯出兵三國,是否美國也是「始作俑者」?

假如普京說蘇聯解體前,由個別北約領導人私下說過北約不會越過東德邊境,並以此來合理化烏克蘭戰爭,然則所有前華約國家加入北約,都是「違反俄羅斯國家安全」,都可以被隨便侵略。這些國家包括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甚至可以包括德國(東德也是華約成員)。而且南斯拉夫雖然不是華約成員,也是共產主義國家,這清單還可以加上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北馬其頓。

假如在俄羅斯旁邊存在北約成員就是「不安全」,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鄰國,日本、南韓都是美國盟友,駐有美軍,那俄羅斯攻打日韓,是否也是「合理」?

中國搞掂附和這種歪理,除了要鋪墊一旦攻打台灣,「總之美國就是始作俑者」這「硬道理」,基本上,美軍存在於亞洲,中國都可以根據同一「國家安全受損」的「中國邏輯」,去合理化自己的任何侵略行為。美軍在菲律賓、新加坡、泰國、甚至澳洲,都可以說是「損害中國國家安全」,假如中國不斷發動大外宣推動這論述,後患無窮。

說到底,俄羅斯要挑戰的是後冷戰格局,需要起碼回到蘇聯時代的版圖和勢力範圍,才會「階段性安心」;中國則要挑戰整個1945年後的戰後格局,把整個東亞、東南亞、東北亞納入自己勢力範圍,趕走美國,才是「大國之道」。這種思維,和納粹德國要爭取「生存空間」,一模一樣,而手法,自然也異曲同工。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