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對舊香港人來說,互聯網代表開放、全球化和無國界。但中國官方多年來奉行「有中國特色」的網絡觀,在數字時代全面來臨之前,就建立了「防火長城」,到近年再將這套治理總結為「網絡主權論」。中國的互聯網治理,無疑與一般理解「網絡就是公海」的理念相違背,這卻與俄羅斯的理解越來越接近。

互聯網從美國開始興起,「西力東漸」以來,前蘇聯和中國面對科技的態度,卻同中有異。前蘇聯相對更響應互聯網風潮,有很多進口的接通外部的互聯網硬件,雙方的網絡交互融合的程度,要比中國更高。雖然俄羅斯也有自己版本的社交網絡,如「參考」Facebook的Vkontakte (VK,後來董事會被俄方收購),俄國媒體監管機構和法院亦曾下令Telegram(也就是在香港這波反逃犯條例運動大放異彩的平台)交出加密金鑰,但俄國網民也依然依賴外國社交傳媒,在網上高調批評普京的言論,隨處可見,成了俄羅斯證明「民主暢順」的重要憑藉。

因為這類歷史原因,俄國政府沒有「網絡長城」,政權對網絡的干預和審查,在國際上也被認為「不及中國高效率」。

中國官方對網絡的看法,一開始則極為謹慎,在互聯網波及中國之初,只建立了極少網絡端口接通外國,而互聯網技術在中國,幾乎是與防火長城一同成長。對於現在這一代的內地年輕人來說,防火長城以及政府的訊息干預,已是日常生活一部份。

上述差異的成因之一,在於中國沒有經過前蘇聯崩潰後轉型的混亂,網絡恰好遇上經濟崛起,自主程度更高,通過國企和國家資本的擴張,「防火長城」是一個涉及官、民、公私營企業,有不同持份者共同營運的系統。技術上,「防火長城」是一套冰冷的程式,也涉及大量人力參與,不斷更新審查技術和標準。中國更成功複製了西方各種互聯網服務,例如微信、QQ、新浪微博、淘寶等,它們彼此連結,成為了一套內聯網,而且不需要經過「本地化」服務。

這些網絡服務,一開始自然是「參考」西方的同類服務,但建立之後,在龐大的國家資本加持下,繼續擴張改進,發展得比「本尊」更龐大。這些內地網絡巨頭,往往發展成全包式服務,基本上可以解決衣食住行的一切需求。例如QQ是一個社交媒體,又是運行嚴肅遊戲大作的平台;後來各種社交媒體又整合了電子錢包,率先促進了一個大範圍的、中國本土的「無現金化」現象。

這些企業或多或少都與政府有各種關係,因此在訊息爆炸的年代,中國那道「長城」也在同步爆炸成長──至少,比起俄羅斯更「高效」。對中國網民而言,除非有特別資訊好奇,否則只需要待在這政商合一的「內聯網」,就可以解決需求,「互聯網無法與外國互聯」,對好些人來說都不是問題。可以說,中國一向是走「網絡自主」、「主權化網絡」的路線,近年在政策文件和口號出現的「網絡主權」,似乎只是「總結經驗」的結果,而不是先有了口號,再落實到現實。這一套理論,放在香港人身上,肯定完全不可能接受。

對內,中國官方近年開始整合網絡管理權力,創設新部門。例如「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中央級部門;解放軍也有「戰略支援部隊」。對外,一帶一路」之中也有「中國—東盟信息港」和「數字絲綢之路」的倡議;自習近平上台之後,「世界互聯網大會」就開始每年舉行。

通過這些平台和活動,中國在國際上逐漸成為「網絡非完全開放陣營」的支持者,甚至宣導者,即是「國家有權介入網絡」這個主張,也逐漸影響中俄以外的國家,例如東南亞、中亞諸國。發展下去,究竟這些國家會否自己組成一個巨大「區域內聯網」,不再需要與西方互聯,亦未可知。

相較下,俄羅斯由於受歷史因素影響,在軟硬件上較與西方接軌,亦沒有建立自己的網絡服務內聯網,但不代表不擔心「網絡安全」。俄羅斯正採取有別於中國的另一種方式,去鞏固自己的「網絡主權」,具體來說就是建立自己的「網域名稱系統」(DNS),來取代全球網民普遍採用的DNS系統。

DNS上網時的作用,就是一個中介和翻譯員,我們鍵入的網站網址,會通過DNS轉換成電腦懂得理解的IP,IP也會被轉換成人類熟悉的英文網址。通過從頭建立的自家DNS,俄方也是希望將網絡活動局限於俄國境內,不只是連接方式,而且連資料也儲存於俄羅斯國土,受俄國法律約制。通過這個實驗之前,俄羅斯自然通過了一連串法律,令外國互聯網公司在俄羅斯做生意,要將資料儲放在俄國。這似乎與蘋果公司因為法律原因,而將中國icloud用戶的資料存放在貴州伺服器一樣。

俄羅斯與中國一樣,與美國相比,在網絡發展中屬於後進,憂慮特別多,但自身的互聯網又難以劈掉重練,於是就發展出顛覆西方網絡的技藝,這也許能解釋為何俄方發展出非常專業的假新聞產業鏈。我們亦曾評論過俄羅斯旁邊的芬蘭如何感到大受威脅,近年在國際上引起極大憂慮的俄製假新聞,即主要在西方主導的社交媒體上流行。目標除了影響他國輿論和政治,「目標群眾」也包括使用西方社交媒體的俄羅斯本國公民。

年前在電台節目《CEO的未來世界》訪問港產大數據公司創辦人,他預言世上網絡安全、網絡主權的兩大流派日益涇渭分明,中、俄、伊朗、北韓等的一方,會出現更多仿效,不少甚至可能使用中國「一帶一路」的輸出網絡副產品;而以歐盟為代表的另一方,則會對個人私隱等問題越來越著重,近年歐盟通過和網絡相關的新法例,即為此派代表。夾在兩大網絡世界當中的特例,自然是「科技冷戰」的漩渦中央,這樣的地方不幸地,自然包括香港。

現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俄羅斯終於逐步「完善」自己的網絡長城,中俄兩大「網絡主權論」國家合流,世界恐怕從此不一樣。

小詞典:Vkontakte

俄羅斯最大社交媒體網站,2006年成立,仿效Facebook,使用者大多來自俄語系國家,2018年有全球5億用戶,在Alexa全球網站排名15,也是少數沒有被中國封鎖的外來社交媒體網站。近年不時捲入涉及政治的敏感事件,例如僱用斯諾登,創辦人辭任CEO,公司被Mail.ru收購等。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