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祖父病逝後,祖母身體依然很健康,但兒子大多在海外,在香港的也是一個星期造訪一兩次。一個人長期住在大宅,就算不需要人照顧,也自然需要人作伴,於是菲傭,就成了陪同她走過人生最後十年的最親密的人。

諷刺的是,這個貌似是孤獨的晚年,卻似乎產生了意外chemistry。

由於祖母一生人習慣了不表露感情、不苟言笑,菲傭第一天出現時,她自然條件反射的保持距離,既不會以親如家人看待,也不會另一極端地事事挑剔,有點「你來了就來了」的態度。

但慢慢下來,由於這名菲傭是一個粗線條,對祖母習慣的待人處事、弦外之音通通不大懂,也不知道她某些行為是祖母以「水至清則無魚」的態度包容了,只知道她的責任就是照顧老人,雙方似乎建立了真感情。

祖母即使對兒子,都不大訴說心中感受,但到了八十多、九十歲時,自然一切弱點都要在菲傭面前暴露。菲傭也當湊孩子那樣逗祖母,居然常常逗得她笑。

這位菲傭在香港工作多年,曾對我們說在菲律賓已經開了幾間連鎖店,已經是一方老闆,留在香港打工已經不是為了錢,而是想照顧祖母到最後一天。到了祖母病逝,菲傭十分傷心,我相信那是真心的。

有時我想,人生在世,其實本來保留了不少言語難以名狀的生物本能。也許是第六感,也許是預知力,也許是默契,也許還有其他。只是後天「社會化」教育之後,就會把那一面硬生生的壓下來。到了晚年,因為身體、精神再沒有能力維繫那種社會化禮儀,本能一面反而重新外露,貌似和盛年時判若兩人,其實不過在人生最後階段,重拾了生物本能。

不時從前輩口中,聽到一些半靈異故事。像一些老人彌留之際,或臨終前一兩年,不時能知道他們不可能知道的窗外事,又或能忽然做出一些奇怪預言。我傾向相信,這不過是「去社會化」的結果。也可以說是本性化表現。

有時候,太複雜的計算,令這一面永久埋葬。但簡簡單單的粗線條外傭、卻又要近距離全天候互動生活,碰巧在這個階段出現,卻可能把那一面顯露。

也許是緣份。但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份。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