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祖母的最大嗜好是種花,尤其是蘭花,而也會種白蘭花。而從小到大,她都會不時送一些白蘭花給我們,也就是街頭婆婆幾元幾元兜售那些。

但我很久之後,才能把這些小事,串連回一個大故事。

白蘭花原產地是印尼爪哇島,也就是我祖母出生的地方。在東南亞熱帶,白蘭花幾乎被認為有百搭萬能key功能,由治病、提神、好運、闢臭、闢邪、提升性能力到增加芬香吸引力,都可以派上用場。而不少印尼華僑住的地方都有花園,花園種的,少不了白蘭花。

我相信祖母的種花興趣,就是小時候從印尼祖家培養的。似乎她在印尼的家族還不小。

來到香港後,祖母不苟言笑,但最能反映感情的,就是家中的蘭花。隨著她的兒子長大,她的經濟狀況越來越沒有壓力,而能連結香港和她印尼祖家、現有環境和社會基層的,就只有白蘭花。

在香港,賣白蘭花成了街頭小販(主要是老人)的招牌記認,不少婆婆都以賣白蘭花渡過一生。雖然年前好像有食環處驅趕這些婆婆的非人行為,但一般買花的人,都會敬佩老人自食其力的毅力,這是香港最有人情味的風景線之一。同一文化,在戰前上海也頗盛行。祖母雖然是自己種白蘭花,然後摘下來送給我們,而不是需要街頭賣花為生,但每次我們收到她的花,還是會想到街頭那些賣白蘭花的婆婆。我想祖母送花給我們,也有不忘本之意。

白蘭花的生命很短暫,被摘下來後,就算呈現得多麼純潔,一兩天後,就會枯黃。這樣的故事,很是淒美吧。所以我一直覺得白蘭花的象徵意義很無奈,感覺那份香氣很宿命、很夕陽無限好。

然後,就會想起祖母。

關於蘭花的宿命,我也想起小時候第一次和家人到泰國旅遊,專門買了一株蘭花送給祖母,但當時不知道檢疫的嚴格,結果給海關扣留了兩個星期之後才發還,整盤蘭花已經奄奄一息。祖母曾經努力嘗試讓它還原,雖然也有一定成效,但始終和我們買時的狀態有所距離。

這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同樣是一片宿命。

2019年運動之際,我認識了香港本地釀酒品牌「白蘭樹下」,這些青年居然想到crossover白蘭花味道和琴酒,由香港、台灣、荷蘭合作製造(白蘭花在台灣叫作「玉蘭花」)。白蘭樹下的老闆邀請我到他們的新界私竇品嚐,那個環境、那份味道,不期然又想起老人家。假如「白蘭樹下」能成功衝出香港,傳承真香港人獨有的味道,承載的故事,可以很動人。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