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我的家人情緒控制得非常好,通常喜怒不形於色。當然,不代表沒有感情,只是被高度壓抑了,習慣了不向外人表露。

而這一切,都和我祖母的身教很有關係。

坦白說,祖母不是一個熱情的人,反而祖父是一個性情中人。她沒有讀過多少書,但生出來的兒子都非常聰明、成為書香世家,自然有她的一套。祖父忙於工作,下班後還要教夜校養家,把五個兒子、其實還有一些叔公的子女一起帶大的任務,就落在這樣一位人生路不熟的印尼女華僑身上。

這樣的擔子,不可謂不重。

祖母生得很矮,但很有氣勢,給我的印象,就像同樣矮矮胖胖的維多利亞女王。而她管理家族的手腕,又令我想到《紅樓夢》的王熙鳳,又或楊家將的佘太君。我小時候,外婆常常要逗我玩耍,但祖母是從來不會的;即使是央求她陪玩,她也會托辭說不懂。

然而,她持家非常有道,把一個新移民家庭,變成可以打進英屬香港英國人等級森嚴的上流社會,據我觀察,靠的是一個秘訣:少說話,多做事。

慢慢下來,無論是她的兒子很能讀書、還是她養的狗很有口碑,都傳了開去,但她對外人從不會炫耀,只是回家偶爾一兩句:「沈家沒有讀書不成的」、「沒有我家芝娃娃參賽的哪裏是狗展」,已經盡顯霸氣。由於她少言語、感情不外露,卻有了言出如山的氣勢。

即使是祖父中風,印象中,我也沒有見她哭過。唯一的一次,某年移了民的伯父、叔父們回港探親,晚飯時她忽然感觸:「今天開開心心,明天就要各散東西」,然後抽泣了起來,立刻就給親人打哈哈把視線轉移掉。

很多年、很多事的不如意,她都是一個人面對。基本上,甚麼事都不會和人說。

她的幾個兒子,基本上都繼承了祖母這性格,好好先生,但沉默寡言,除了最小的兒子,也就是我五叔。我五叔的故事,日後會再介紹,這裏說的是記得某一晚,他來到我家,說一些自己的事,然後哭了起來:而哭,在我們家庭幾乎是禁忌。然後,他說從小到大,家中都很少機會表達情感,而他已經是最expressive的一個人。

後來讀書時,讀到維多利亞女王的其中一句格言:「lie back, and think of England」,也就是在床上也不要忘記國家,都是「正經事」。這種英式poker face,我不知道祖母是怎樣學會的。當然,這樣有優點、有缺點,但必須承認,這方面對我的影響,非常非常深。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