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ists Posts Import Register

Content

現在全球防疫措施,已分為兩大陣營:以歐美國家為主的「群體免疫」政策,以及以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倡導的「清零」政策。香港目前處於疫情低風險狀況,但堅持「清零」才開關,此舉無論背後有甚麼政治原因,都已經令不少外商開始反彈。

香港美國商會、香港歐洲商務協會多次向「新香港」政府遊說「開關」,一直沒有回應,直到林鄭發表施政報告,表明「香港與中國的關係,比國際企業與全球旅遊的聯繫更重要」,明顯以政治正確凌駕科學,終於令外商死心。

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高飛(Frederik Gollob)表示,多間歐洲企業已無法忍受香港嚴格的防疫措施,正考慮撤離香港,或將部分業務轉移至新加坡這類防疫措施已放寬的國家。香港美國商會會長祖泰娜(Tara Joseph)也表示,即使一些大型美企未撤離,但在如此嚴格的防疫措施下維持營運,並不容易。她又指對外商而言,香港作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樑,目前的連結性「令人沮喪」。

香港歐洲商務協會在8月更罕有對林鄭發出公開信,警告目前香港的防疫措施「不合比例」,亦是一種大退步,會威脅到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商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四成美企正考慮撤離香港。

弔詭的是,即使香港、澳門都緊跟中國的「封關、清零」政策,奈何每有小波疫情爆發,依然立即被拒於中國大門之外,似乎是要藉口搶推「健康碼」,去落實「社會信用評級系統」的第一步。結果中國目前藉疫情「鎖國」,港澳亦變相「鎖港」,對內乘機大肆搞白色恐怖、大數據管理,卻急速淪為中國的普通城市。北京其實很希望外資留下來,甚至為此煞停《反外國制裁法》,假如歐洲企業真的因為防疫政策離開,就更諷刺。

Files

Comments

No comments found for this post.